如今,將樂縣實施總校制辦學改革的同時,構建了形成初中與小學縱向銜接的辦學模式,以鄉鎮為單位實行初中與小學對口招生,實現小學、初中有效銜接一體化發展,各總校打破初中與小學教師之間的壁壘,雙向交流教師比例達到了5%以上。[詳細]
每次參加數學比賽時,他都會自我加壓。他說:“我覺得數學非常有意思,一看到數學題目就很興奮。另外我認為數學思維訓練能帶動其他思維的進步。”張宸參加各類全國賽事中屢獲佳績,收獲了世界青少年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國區)選拔賽初賽、省賽到全國賽的全部金獎,曾獲2019全國數獨交流文化節“數獨好手”稱號。[詳細]
楊時文化是將樂縣的本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時文化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教育觀念。如今,穿梭在將樂各校,朗誦楊時隨處可聞,濃濃的楊時文化可見可感。[詳細]
為探索基礎教育發展,學習借鑒名師工作室建設的先進經驗,促進三明、泉州兩地師資交流、學科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深度合作,12月6-7日,“聚焦英語跨學科融合 構建項目式學習課堂”專題研訓暨“山海協作”泉州·三明·將樂名師工作室聯合教研活動在將樂縣實驗小學舉行。全市各工作室成員及各縣(市、區)150余名教師參加。[詳細]
11月11-15日,福建省將樂縣職業中專學校赴上海開展滬明合作交流,先后走訪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和上海君億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就將樂職業中專學校與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辦學以及校企合作辦學相關事宜進行交流。[詳細]
為破解留守兒童照養難題,給留守兒童更多“精準關愛”,萬安學校本著把德育教“活”,創先實行的“自主管理 主動服務”教育模式,積極推進留守兒童“1235”工程(即實施一個留守兒童自主管理體系、兩支隊伍、三個平臺、五個陣地),兩年來,逐步形成學校特色。2023年5月被三明市教育局授予“自主管理,主動服務”示范學校。同年9月,案例入選福建省第四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詳細]
“這堂課讓我看到了課堂環節創新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將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為學生創造新型課堂。”此外,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教育講師團還開展了實用有效的專題講座,專家們從課堂教學變革、數字化應用教學、單元作業設計等方面進行教學分享,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給予意見與建議。[詳細]
山海協作,教育先行。將樂一中與南安一中的教育合作,是山區與沿海地區教育資源優勢互補的生動實踐。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將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子,為推動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詳細]